China UK Rare Book Academy (CURBA) - 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

“茶”相关古籍文献展:汉字“茶”和全球茶文化

2023-12

序言

图片

图片

本文以笔者所收藏的,与“茶”相关的古籍文献和实物,与读者分享汉字“茶”之起源,以及与之相关的茶文化,并以此批藏品为基础,于2023-12-3起,在北京国子监40艺术馆,举办汪之雄收藏‘茶’ 相关古文献展”,展览会持续到2023年底。 

成功举办此次展览,笔者特别鸣谢:国子监40艺术馆馆长-祁丽娟,策展设计师-刘辉,抖擞艺术-田毅,吾悦槐-丁洋,宜兴紫砂壶设计师-周天翼/秦云娟,福建福鼎双魁茶叶发展有限公司-林开发,装裱艺术家-章满楼,以及各位再次此活动中给予支持的各界朋友。

展览现场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

展览现场视频

 

除特别标注藏品出处之外,本文所有图片和视频,均采用汪之雄本人的收藏为拍摄底本。

汉字“茶”的初现

汉字“茶”,原写作“荼”(如火如荼的“荼”,tu 2),东汉许慎著《说文解字》曰:荼,苦荼也。清代段玉裁注《说文》曰:荼,此即今之‘茶’字。许慎原著的《说文解字》中并没有“茶”字,只有“茶”的原字“荼” “茶”(cha 2)字源于汉字“荼”(tu 2)。

图片

图片

清代段注《说文解字》

“荼”(tu2)字原来的意思是苦菜,“荼”(tu2)还有一个意思:用手采摘植物的花或嫩叶的动作,是个动词。中国的先民在采摘过程中发现,有一种树的嫩叶春天采摘并制作成干品,用开水冲开,可四季饮用,于是,先民用采摘时候的动作“荼”(tu2)字命名这种树-“荼树”(后世称为“茶树”),以及引用这种饮品-荼(即,后来的“茶”),唐代之后的文字出版物,大部分会将代表“茶”的“荼”字,直接印成“茶”,但实际上,这些的书籍,在唐代之前的印刷,一直是沿用“荼”这个汉字的。

早期记载茶文化的文献

从文献上看,中国人饮茶至少可上溯到西周初年,东晋史学家常璩(qu 2)所著《华阳国志》是中国现存最早/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,其中《巴志》(指:巴蜀地区的地方志)曰:“…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,……蜜……皆纳贡之,……,香,……”。这一记载表明在西周初年,武王伐纣之后,巴蜀地区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物品,向周王朝纳贡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《华阳国志》清末/民国

唐代陆羽在其惊世之作《茶经》第六章中甚至认为: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即陆羽认为:起源于神农遍尝百草

图片

图片

《茶经》“茶”源于神农

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有名句:谁谓荼苦,其甘如荠。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”,也提到了“荼”,一种苦的叶子–即“茶”,这句话也是成语“新婚燕尔”的出处。

图片

图片

《诗经》中的“荼”

“荼”(tu 2), 真正演变成“茶”(cha 2)

到了唐代,茶饮已经风靡全社会,同时,汉字“荼”(tu 2)已经有很多引申的意义了,有必要在“荼”字基础上,创造出新字来表示这种植物和由这种植物春天的嫩芽/叶子制作的饮料。于是,比“荼”(tu 2)字少一横的“茶”(cha 2)字便应运而生。《康熙字典》援引《正字通》曰:“茶之始,其字爲荼,如《春秋》齊荼、《漢志》荼陵之類。陸、顏諸人,雖已轉入茶音,未嘗輒攺字文。惟陸羽、盧仝以後,則遂易荼爲茶。”。即:唐代陆羽/卢仝之后, 才确立了“茶”(cha 2)的独立存在

图片

图片

《康熙字典》中的“茶”

茶圣-陆羽

陆羽,字鸿渐,为孤儿,后为僧人抚养,“陆羽”二字,取自《易经》“渐”卦–鸿渐,其可用”陆羽的名和字,均出自《易经》之“渐”卦。 陆羽因其著作《茶经》,被后人尊为“茶圣”,并位列《新唐书》之中。

图片

图片

《易经》“渐”卦

图片

图片

国图藏《历代圣贤图像》陆羽

陆羽所著《茶经》,第一次系统地诠释了“茶”的别名,“其名,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”,在唐代,茶已经有这几个常用的别名了。

图片

图片

《茶经》中“茶”的几种别名

历代文人雅士敬陆羽为茶神,《青云集》十一真,有诗曰:“陆羽为茶神”,直接称陆羽为“茶神”。

图片

图片

清《青云集》诗文

“茶”之别名考

以陆羽的《茶经》中的定义:“其名,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”

”,成书于战国到两汉的《尔雅》中,“槚,苦荼也”,意思是苦的茶。

图片

图片

《尔雅音图》中的“槚”

”,《说文解字》定义为:一种香草。

图片

图片

《说文解字》中的“蔎”

”,《说文解字》定义为:荼芽。即茶的嫩芽。

图片

图片

《说文解字》中的“茗”

”,《康熙字典》引《集韵》定义:老的茶叶。

图片

图片

《康熙字典》中“荈”

类书《锦字笺》,此书分为帝王、职官、武略、政治、仕进等二十四部,部下更分细细目,其中有专门章节介绍“茶”,并排在“酒”“谷物”之前茶”的重要性,可见一斑。

图片

图片

清版《锦字笺》

“茶仙”-卢仝

《康熙字典》/《正字通》提到的另一位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大家,“茶仙”卢仝,号:玉川子,唐代韩孟诗派重要诗人,著《玉川子诗集》。

图片

图片

国图藏《历代圣贤图像》卢仝

卢仝,因其《茶谱》,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-七碗茶诗》为后人推崇,特别是在日本,卢仝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时所作的《七碗茶歌》在日本广为传颂,并演变为“喉吻润、破孤闷、搜枯肠、发轻汗、肌骨清、通仙灵、清风生之日本茶道精髓。

七碗茶诗:”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。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卢仝对茶的功效和对茶饮的审美愉悦,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图片

图片

卢仝“七碗茶诗”

茶的别名“酪奴”,“水厄”

洛阳伽蓝记》,中国古代佛教史典籍,东魏抚军司马杨衒(xuan 4)之重游洛阳,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、地理、佛教、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,成书于公元547年(东魏武定五年),是书卷三,作者讲述了下面一个有趣的故事,也由此,为茶留下了两个极为有趣的别名:酪奴”“水厄”

胡汉饮食对话:茶 vs. 奶

王肃,山东琅琊人(临沂),曾任南齐秘书丞,因父兄被杀,投奔北魏。魏孝文帝(拓跋宏)封长史(官职=秘书长),后王肃屡立战功被封“镇南将军”,魏宣武帝时,官居宰辅,官终扬州刺史。王肃初居北魏时,不改其好:常以鲫鱼羹饮茶为食,但数年后亦入乡随俗(吃牛羊肉了),于是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。

一日,北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,高堂之上宴请百官,拓跋宏问王肃:老王啊,你小子也吃了这么多年的牛羊肉/牛奶了,你觉得羊肉和鱼羹,奶和茶,哪个好啊? 好么,这哪儿是讨论美食啊,这是给王肃下了一个政治大套儿啊,你让王肃怎么回答,说谎是欺君之罪,说真话则得罪皇帝。 

王肃战战兢兢地说:老大啊,羊和鱼各有利弊,羊相当于大国,鱼等于小邦(这话,拓跋宏爱听,也给皇帝留足了面子),王肃斗起胆子又说:“唯茗不中,与酪作奴只有茶,不能给酪浆(奶)作奴隶)。 当时北魏人认为茶不如奶/酪浆,戏称茶是酪奴,但茶真的好,且后来证明,能有助于游牧民族的消化和健康。 

高祖拓跋宏大笑,举杯与臣共饮,王肃这算是通过政审了。

图片

图片

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三“酪奴”

在同一部《洛阳伽蓝记》中记载:(刘缟)专习茗饮,彭城王谓缟曰:卿不慕王侯八珍,好苍头水厄。 

图片

图片

由此,酪奴”“水厄”成为“茶”的千年雅号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中国古代文人和茶

苏轼诗集《东坡集四十卷,东坡后集二十卷》中《汲江煎茶》,描述月夜“汲江”—烹茶—品茶,品味了茶趣,也品尝了孤独

图片

图片

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 

自唐代以来,大量文人墨客,茶为背景撰文吟诗,总数不下千余篇。

图片

图片

清《唐诗三百首》

唐-杜牧的《樊川文集》在宜兴,作诗“题茶山”,也给了“茶”一个流传至今的雅号:瑞草魁。

图片

图片

清《唐诗类苑》“题茶山”

南宋-王明清所著《挥麈(zhu 3)录》,算是南宋茶艺野史了吧。

图片

图片

民国《挥麈(zhu 3)录》

清嘉庆年吴敬梓的著名长篇小说《儒林外史》,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各类文人对于“功名富贵”的不同表现,一方面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,特别是对文人陋习进行嘲讽;另一方面讴歌了对人性本真的守护,也寄寓了吴敬梓的人文理想。整部小说, 茶文化基本上贯穿了始终:文人的饭局品茗,诗人的借茶讽世,僧人的善茶施善,郎中的药茶济世,茶”是人物之外另一条隐含的主线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清《儒林外史》

茶的药用功能

相传神农尝百草,《神农百草经》中记载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”《本草纲目》/《本草备要》将“茶”视作治疗疾病的药物(即:一种独立的中草药),茶的药用作用为:“泻热,清神,消食”,其药性:“苦甘微寒。下气消食,去痰热,除烦渴,清头目(得春初生发之气,故多整肃上膈之功)”,《本草备要》也因其图文并茂,在明末,清代及民国时期,成为郎中必修之书。

图片

图片

明末清初《本草备要》“茶”

诸多中成药,会以“茶”为原料制成,明末清初医学大家汪昂著《医方集解》乃古时验方(成熟的药方)之集大成,《医方集解》卷十一,收录中成药:姜茶饮,其组成:生姜、陈细茶,每味约三钱,主治:治赤白痢,及寒热疟。

图片

图片

《医方集解》卷十一,“姜茶饮”

《本草》以及历代诸多医药著作,都把“茶”作为一种独立的药材,或是辅助其他中草药的汤剂来使用,还有些中草药要用茶水服用,亦或用茶水煎煮。

食物和茶

中国人相信“药食同源”,于是在食物中会经常放些有药用功能的茶叶。

四书人物类典串珠》卷三十六,饮食,大量提到茶的饮食用法。

图片

图片

清《四书人物类典串珠》

元代忽思慧著《饮膳正要》中记载:“清茶:先用水滚过,滤净,下茶芽,少时煎成。”元代虽然开始饮用茶芽,但仍需煎煮而成,与明代兴起的撮泡法尚有区别。

图片

图片

民国《饮膳正要》

随园食单》一篇,记录一款面茶

图片

图片

现代印刷《随园食单》“面茶”

当代菜肴中的龙井虾仁,绿茶豆腐,茶香鸡,更是家喻户晓。

图片

图片

龙井虾仁,图片来自网络

《闽产录异》高度评价了武夷山岩茶,全书共6卷,由晚清学者郭柏苍所撰,是一部论述清代福建、台湾两地物产之专著,高度推崇武夷山岩茶。《闽产录异》经典版本:清光绪十二年闽县陈闺瑛刊本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清光绪《闽产录异》闽刻本

茶具

历代茶人也非常注重茶相关的器皿,《曼盦壶卢铭一卷》介绍了茶壶器皿上的铭文

图片

图片

茶壶铭文专著《曼盦壶卢铭》

茶具专著《茶具图赞

图片

图片

国图藏-明《茶具图赞》

清代锡料制成的茶罐,利用汉砖制成的茶海

图片

图片

汉砖茶海,清锡茶罐

茶叶贸易

手抄本茶山交易合同范本,相当于民国时期,茶产业交易的合同范本。

图片

图片

民国茶山交易范本

茶坞交易合同

图片

图片

清咸丰/光绪茶坞交易合同

万里茶道

大家都知道,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,从西汉开始,除了运输丝绸之外,也大量运输茶,瓷器,盐等物品。 近代,最著名的,莫过于由山西祁县商贾创建的,从中国福建崇安(今天的“武夷山市”)跨越大半个中国,穿过蒙古,抵达蒙俄边境的恰克图市,延续200多年的“万里茶道”,笔者收藏了一张老地图,“恰克图”市的名子,很有意思,俄文翻译过来是“恰克图”,中文有个别名:“买卖城”(Maima Chin),买卖的是什么? 答案是:茶,恰克图是万里茶道的最北段,晋商们到此,将茶叶进行交易给远东的客商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民国老地图-“买卖城”

世界茶文化和贸易

陆羽《THE CLASSIC OF TEA 茶经》英文版

图片

图片

《茶经》英文

英文图书《ZEN IN THE ART OF THE TEA CEREMONY》(茶道艺术中的禅意),着重介绍了日本的茶道文化。

图片

图片

茶道/禅意,1958年,英文

西洋版画–《上海富有阶层打发时光的中国茶馆》1912年。

图片

图片

中国茶馆,1912年,英文

《一位中国官员的茶杯》,1898年插图,选自书籍《清末中国山东的民间器物》(Von Schantung)

图片

图片

茶杯,19世纪末,德文

上海的豫园茶楼,西洋书籍中清末/民国时期上海的豫园茶楼

图片

图片

20世纪初,德文书籍

百多年以前,一间加拿大茶叶公司的茶叶贸易交货单,该公司主推一款茶叶叫“三星茶”

图片

图片

茶叶货单,1906年,英文

美国国家茶叶公司股票,100股

图片

图片

茶叶公司股票,1934年,英文

美国泛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股票,100

图片

图片

茶叶公司股票,1960年,英文

美国一家茶叶公司优惠券

图片

图片

茶叶促销优惠券

和刻本《茶入》(江户时代晚期)专门介绍了在日本茶叶存放的各种容器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日本茶叶存放容器的专著

日本茶园-明信片

图片

图片

日本茶园明信片

各国茶相关的邮票

图片

图片

各国邮票,多国文字

日本/斯里兰卡,相关的文献插图

图片

图片

茶书籍插图,英文

中国茶船的海外贸易》中的茶商船插图

图片

图片

中国茶船,英文

在全球范围内,我们还看到,游牧民族的奶茶,西方世界的“下午茶”,印度的“香料茶”,马来西亚的“肉骨茶”,苏丹的“薄荷茶”,阿根廷的“香草茶”等等,人们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都能看到茶和茶文化的身影。

唐·白居易

《山泉煎茶有怀》

坐酌泠泠水

看煎瑟瑟尘

无由持一碗

寄与爱茶人

图片

图片

汪之雄 

癸卯年冬

于京畿

直达链接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 » “茶”相关古籍文献展:汉字“茶”和全球茶文化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

评论 抢沙发

China UK Rare Book Academy (CURBA) - 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

联系:汪之雄Jason Wang联系:Jo. Leitner
切换注册

登录

忘记密码 ?

切换登录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