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UK Rare Book Academy (CURBA) - 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

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, 为何没有普及?

图片

图片

(明《中庸》,汪之雄藏)

 

去年的一次古籍善本雅集分享活动, 大学室友晓春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,“为什么活字印刷在中国没有普及?”  欲寻求这个答案,首先要了解,与之对应的雕版印刷。

 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古籍善本雅集)

图片

图片

(宋代毕昇, 创活字印刷)

 

雕版印刷

 

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, 金文是印在青铜器上的铭文, 简牍是用笔墨书写在竹/木简上的文字,纸张出现之后, 首先是用笔墨书写其上, 而形成早期的书卷, 比如:唐代的写经。

图片

图片

(唐代写经)

 

唐之后, 宗教和社会对于书籍的需求增加, 书籍印刷取代手抄, 印刷成了制作书籍的最主要的形式。

图片

图片

(宋版《大学》)

 

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书籍印刷的最常见形式, 其原理,将书籍的内容镜像/阳刻在木板上,墨涂于雕版之上,加盖宣纸, 以刷/捶等方式, 印刷出书籍的一页,然后晾干, 多片书页组合装订,而成书一本。

 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收藏雕版实物)

图片

图片

(上述雕版之镜像)

图片

图片

(雕版印刷)

图片

图片

(成书)

活字印刷

 
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记载, 北宋杭州书肆刻工毕昇,专事书籍雕版印刷,总结前人经验,创立活字印刷术。其原理: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多个毛坯,于其上反刻单字,阳刻,用火烧硬,成泥活字。印刷时,用若干活字, 拼成完整一版, 印刷单页, 印刷之后将拆除并将活字返回字库,以便再用。常见字会制作很多个,而冷僻字,有时得随用随制。材料:胶泥(俗称:泥活字), 木质(俗称:木活字)。

 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所藏单个木活字)

图片

图片

(从活字字库中选字)

图片

图片

(拼版印刷)

活字印刷, 听上去是个很好的想法, 但从宋朝到清末,基本上没有推广开,笔者估计, 每100册古籍中,最多有1册活字本, 活字本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高居不下, 原因是稀有啊, 分析原因如下:

 

  • 在金属活字出现之前, 泥/木活字印刷,受到其材料和印刷方式的局限,印一两百页, 活字字体的磨损会比较严重,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 某次印刷的时候, 一个以前印了两百页的活字和刚刚做好的新活字, 如果摆在一起重新印刷一本书,印刷效果非常不美观。
图片

图片

 

图片

图片

(不同磨损度的活字)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所藏活字印刷的家谱, 不同磨损度的活字印刷出来的效果, 美观性很差)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藏活字本中的一页, 关注三个字:眾,貴,人,视觉上不舒服)

  • 雕版印刷能照顾文章中的不同笔画的字之间的美学关系,比如下图雕版中的“一”和“個”两个字, “一”字显然大一些, 以配合上下的字,  而活字印刷则不可能, 单个字都能制作得很美, 但不能调整大小;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藏雕版)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收藏活字印刷家谱,字体大小无法调整)

  • 活字印刷,很难做到排列整齐, 尤其是木活字(木制品的热胀冷缩会使木活字容易变形),泥活字的边框磨损严重, 下图中左下角的“世”“清”“拜”,三个字, 明显不齐整。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藏活字印刷家谱)

  • 雕版印刷可以“版”,“印”分离, 把板子全部雕刻好了之后再印刷,若干年后还可以再次印刷, 而活字印刷,随印刷,随排版/拼盘,随拆版,再拼版, 效率并不高, 如果把所有拼盘全部排好, 再进行印刷, 就要准备大量的泥/木活字, 缺一个字, 都要当即制作该字以拼成完整的印书板(到了印刷的时候再制造活字, 时间, 效率, 质量都是问题)。
图片

图片

(现代活字印刷,庞大字库)

  • 书籍的单次印刷需求量不大, 如果两次印刷的时间间隔几十年, 雕版印刷可以留着板子, 活字印刷之后通常是拆版,还原字库, 重新印刷时再拼版, 效率并不高
图片

图片

(常见的雕版)

古登堡(1400~1468)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, 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, 是印刷史上的革命,由此, 活字印刷开始真正普及, 宗其原由:

图片

图片

(笔者参观爱尔兰国家印刷博物馆-古登堡印刷机原型)

  • 西文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字母文字, 几十个字母, 大小写, 加上标点符号好,超不过100个, 一个西文打字机, 总共就大几十个字。中文《说文解字》有9000多个字,《康熙字典》有47,000个字, 大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。
图片

图片

(西文打字机)

图片

图片

(说文解字中的一页)

  • 铅活字的寿命很长, 印刷几千页没有太多的损耗, 后来的铜活字,石活字, 寿命都很长;
图片

图片

  • 宗教原因,古登堡首先印刷的是圣经, 教会的支持。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(汪之雄收藏的西文圣经)

 

综上所述, 活字印刷的思路不错,但由于中国古代印刷数量的限制,中国的汉字数量庞大,  金属活字尚未出现(没有耐用的活字), 而中国古代书籍印刷面对的, 又是少量读书人和上层人士的,书籍印刷的成本甚至高于找人誊写的代价, 所以,很遗憾地讲, 活字印刷在中国一直没有普及开来, 直到引进西方现代的“古登堡印刷术”。

 

汪之雄

于京师达尊轩, 庚子年末

联络:

86 – 13801281476,

jasonzxw@163.com

直达链接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 » 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, 为何没有普及?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

评论 抢沙发

China UK Rare Book Academy (CURBA) - 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(庫巴)

联系:汪之雄Jason Wang联系:Jo. Leitner
切换注册

登录

忘记密码 ?

切换登录

注册